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2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龙屋里的故事】“维”屋抗日多勇士

[复制链接]

6

主题

12

帖子

176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4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维城第,位于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系当地陈氏十六世陈耸峰所建。坐北向南,为三堂二横一围围龙屋,分布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238.2平方米。

  

“维”屋抗日多勇士

  

  石马镇新群村有一座围龙屋,叫维城第,是石马陈氏十六世陈耸峰所建,据说建了45年,这里有一定的缘故。


  清道光年间,陈耸峰家里生活较为困难,后来他到四川做药材生意,常带着一、二十人走路挑担来回于四川与兴宁之间,结果赚了一大笔钱,决定新建一座围龙屋。选中现在维城第的地方,这地方原来是李姓人的,他便买了过来。正准备建屋时,遭到一些人的阻止,并把砌起的墙拆掉。面对这种情况,陈耸峰便与附近陈姓乡亲商量,决定请县城做官的陈姓人帮忙,派兵在周围看守砌墙。陈氏祖先怕墙再被拆掉,便先在周围砌起坚固的围墙,像城墙一样,不易被拆掉。后来,那些阻止建房的人见有人保护,围墙已筑起,且又很坚固,便不再阻止。


  陈耸峰赚了钱,便买山买地,在秀水买了面积较大的山和水田。他们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建围屋时,把山上的树木砍下来做栋梁瓦桁等,连屋棚也没铺,留下好些树木便于以后装修之用,他们花了45年时间才把屋建成,因围墙坚固,像城墙一样,便取名为“维城第”。


  陈氏祖辈一向注重勉励子女认真读书,设立公饷,他们留出一些水田作为饷田,所收粮食为学子读书、公益事业所用。并在附近建起一间“青云轩”学堂,供本地学子读书,从而培养出许多有志气的热血青年。这些青年从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便想法去外面闯荡世界,走出山门到广州寻找工作。话说该屋青年陈横,家里生活一向贫困,他跳出山门,跋涉奔波来到广州寻找工作,住在陈家祠。这时,正好黄埔军校第六期招生,他便报名就读,后来当了兵回到家乡,介绍屋人去黄埔军校读书。陈横后来参加抗日战争,屡立战功,提升为炮兵团长。


  再说陈公天在兴民中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跟着陈横来到广州,报考第七期黄埔军校。他在部队里为人正直廉洁,得到上级赏识,当了炮兵营长。1940年在粤北牛背脊战役中,由于计算精确,炮弹准确地落在日军的阵地上,受到上级记功嘉奖。随后在良口战役中又立功受奖,1943年提升为团长,1944年参加从化战役记大功受奖,1945年获国民革命军军级一等奖,1946年获得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勋章,后来成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参谋长。当了参谋长后,他对共产党的活动不去追究,后来自己也起义。他不仅战功卓越,而且对弟弟也很爱护,在他当连长时,对弟弟陈公杰很是关心,希望弟弟成材,常寄钱给他作为读书之用,后来陈公杰进了厦门大学,毕业后到梅县乐育中学当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军抗日。


  该屋的陈启凤亦在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还有陈壬凤、陈伟凤,陈启凤、陈粦凤等10多位青年,在陈横的介绍下,也到黄埔军校第十二、十三、十四期学习,全部奔赴抗日战争前线,陈立凤原来在家乡圩镇开牙科店,已结了婚,但听到要打日本侵略者,毅然参军,在曲江马坝与日军作战,不幸牺牲,发给烈士证。到解放战争时,这些士兵大部分已退役,陈伟凤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五军军务处上校参谋,于1949年12月25日随李振部队在四川成都起义,参加了解放军。


  因维城第有众多青年参加部队和抗日战争,过去群众有“一屋十八条精神带”(指军界军官)的美誉,在抗日战争期间,热血男儿保家卫国,英勇杀敌,远近闻名,传为佳话。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刘乐群、范远达搜集整理)



1147

主题

3255

帖子

41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19/3/4 10:56 | 只看该作者
歌颂抗日前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2/25 14:44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