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子救完儿子 又返回去救女儿不幸遇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2 0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邵权达、黄澄锋 摄

  本报记者直击芦山群众震后生活 面对灾害大家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些理性和秩序

  沿途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到,与5年前的汶川地震和3年前的玉树地震相比,面对突然而来的自然灾害,灾区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些理性和秩序。

  当地人说:“现在救灾帐篷数量少,但年轻人都主动让给老人、妇女和小孩住,这说明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年轻人主动把帐篷让给老人孩子

  文/本报特派芦山记者杨帆、何涛、李钢、刘晓溪

  前晚9时,广州日报记者一行从广州出发抵达四川雅安多营,距离目的地芦山县仅有28公里。没想到,由于交通管制,这短短的28公里路花费了6小时。

  地震发生后,大量救援车辆和社会车辆涌到灾区,造成通往芦山县的道路严重拥堵。为保证生命通道畅通,随后警方和军方进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

  本报记者驾驶的车辆也被拦在路口,最终,我们坐上了一辆前往芦山县的救护车,才最终于昨日凌晨2时多赶到芦山县。这时的老城区一片漆黑,已没有一个居民,街道上遍布瓦砾和碎玻璃。黑夜里只有闪着警灯的警车来回穿梭,防范发生偷盗事件。城里的居民都被集中到新城区安置,夜里,始终亮着灯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成了城里的地标,马路边的草地上躺着各种睡姿的人。

  路边的一块草地也成了我们睡觉的地方,还有的记者忙着发稿,只是在指挥部旁的板凳上眯了一会。

  在新城区,记者遇到了51岁的何秀华。她2009年跟随丈夫来到芦山县做工,地震发生后,房子虽未坍塌,但墙面出现了裂缝。一些老乡选择步行到雅安市搭乘汽车回老家,但何秀华夫妇决定先留在芦山县看看情况。

  前天下午,何秀华夫妇找到了救灾帐篷安置下来。晚上6时多,她和丈夫在广场里升起一个炉子,还来不及烧饭就被志愿者借来煮饺子。“第一次放了十包,所有人都围过来,一下就分完了;接下来又下了十包饺子,到最后,我们的柴也烧光了。”好在晚上7时多的时候,又有志愿者派发煮好的米饭和腌菜,大家总算能吃饱了。

  本地人罗阿姨的运气则没何秀华那么好。她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12岁的孩子,等到把一大家十几口人安顿好,早已错过了领饭的时间,只能凑合着吃点干粮。

  进入深夜,余震仍然不断。轻微且绵延不绝的晃动像摇篮曲催人入睡,但偶然几下强烈的晃动让受惊的人们瞬间坐起来,生怕错过逃命的机会。许多人挤不进有限的帐篷,便裹着棉被睡在户外的草地上。

  到昨天早上,救援物资终于运到了芦山县城,人们开始排队领取早餐。街上陆续出现一些热心市民及民间团体为大众提供免费的粥水。许多志愿者帮助运送救援物资、清扫路面垃圾、分发食物。摩托车司机亦免费提供接送服务。

  当被问及将来要住到哪里时,许多失去家园的芦山人都表示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援给了他们强大的心理支持,“有余震也不那么害怕了。”罗阿姨说。当地人告诉记者,“现在救灾帐篷数量少,但年轻人都主动让给老人和小孩住,这说明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随着救援工作进入下半段,小城里的防疫工作也紧张地展开了。一条从水库里引水的管道即将架设,部分区域将用上自来水。小城的震后生活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故事

  本报记者徒步进入双石镇

  母亲返身救女

  不幸被埋墙下

  本报讯 (记者刘晓溪)昨天上午7时,本报记者驱车从芦山县赶往龙门乡,再从龙门乡翻山绕道进入双石镇,于12时半到达。双石镇的房屋大半损毁,多处倒塌。

  当地灾民在空旷的地方搭好了帐篷,灾民杨大娘从损毁的房屋里捡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和两个女儿一起,支起火盆做饭,将为数不多的腊肉和面条煮熟。距离杨大娘坍塌的房子不远处,就是被山体滑坡封锁的道路,人要通过需要小心爬过满路的山石。很多记者、灾民和志愿者都是从芦山县徒步走了4小时才抵达双石镇。

  目前,救援官兵和抢修电缆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双石镇,但仍然处于停电停水状态。记者看到,不少灾民从成为废墟的家中找出为数不多的存粮和腊肉糊口,但清水、食物和帐篷仍是极度缺乏的物品。

  灾民徒步两天到宝兴寻亲

  昨天,记者在双石镇遇到了从对面徒步翻山过来的田大哥。42岁的田大哥家在宝兴,一直在外打工,老婆、两个儿子和一个两岁半的孙子都在宝兴老家。但是目前宝兴通讯全断,路也完全不通。他担心家人,选择徒步进宝兴,“太担心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再难再累也得回家。”田大哥说着,疲惫的脸上更多的是担心和焦虑。他刚刚从大堰村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双石,而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两天,也许能到家”,愿他家里平安。

  救完儿子又救女不幸遇难

  “她当时就被埋在这块墙板下面,被大家抬出来的时候只剩下微弱的心跳了。”灾民余大哥是遇难母亲的邻居,他告诉我们,遇难者名叫杨双美,今年35岁,有一个读小学的儿子小雨和一个读初中的女儿小茹。地震当时,余大哥带领家人逃出家门后,发现小雨踉踉跄跄地哭着跑过来,左手像是断了。但余大哥没看到杨双美和小茹,当时他就有不祥的预感,直接往杨双美家跑去。刚跑到路口,就看到杨双美家两层楼的墙壁坍塌了下来,把她压在了下面。

  记者来到杨双美的家前看到,一块两层楼高的墙壁碎成两截砸到地面上,缺失“门脸”的两层楼房屋损毁严重,能清楚看到二楼被砸碎的床和沙发,还有一个粉红色的书包。在倒塌的墙壁和地缝之间,能看到一只粉红色的棉拖鞋。

  住在对面的一位大姐告诉记者,她跑出来的时候,看到杨双美拉着儿子已经跑出了家门,用力将儿子推向空旷的街道,又立刻返身回去,她的女儿小茹已经在二楼被吓傻了。就在这时,大约6米高的墙壁突然倒向地面,瞬间就把杨双美埋在了下面。周围的邻居立刻跑过来帮忙施救,“搬的搬,抬的抬,很快把她拉了出来,立刻背着她就去卫生所”,大姐说这时她赶忙去救还在二楼的小茹,所幸小茹并没有受伤。大姐说到这很激动,“没想到她(杨双美)还是走了,他们家太惨了,我不想提了。”

  昨天,杨双美的邻居帮忙在山上下葬了她。记者碰到送葬回来的邻居王大哥,他说,杨双美的老公在外打工,地震时不在家,但得到消息立刻赶了回来。目前,杨双美的儿子小雨已被送往成都接受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22 08:1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