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大埔,洁净的公路首先让人心情愉悦;公路旁或苍翠的群山,或碧绿的田野,或古朴的小村落,还有空气里处处弥漫的清新,更是让人神清气爽;走进县城,整洁的街道与浓厚的绿意相拥,雅致的公园与宽敞的广场相伴,让人瞬间便能感受到个中浓浓的幸福感。据悉,近年来,该县着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共建城乡青山绿水、处处公园美景的宜居环境。
巨资投入,夯实整治基础
在大埔县,小到星罗棋布的垃圾桶,大到科学布局的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这些基础设施形成一张巨大的环境卫生网,捍卫着县城内外的整洁。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新(扩)建垃圾填埋场7个,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建设大型中转站3个,新(改)建公厕11座,增添环卫车辆13台、垃圾桶(果皮箱)5000多个,环保垃圾转运车200辆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夯实了整治基础。
该县还投入3.2亿多元,启动实施了内环二路建设和环城大道、城北路、大兴路、县城防洪堤堤路结合改造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全县整治小街小巷82条,改造雨污管网2.3万米。同时,该县还新、改、扩建市场3个,新增市场摊位2000多个,新、改建公园4个,新增机动车停车点21个,规划停车泊位1300多个,完善交通标志20处,施画交通标线8000多米,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建立体系,垃圾集中处理
在该县西河镇,随处都可以看到保洁员忙碌的身影:在省道、县道沿线,是道班工作人员的清理范畴,全天候的卫生守候,保证了省道、县道整洁干净无垃圾;在村庄里,农户生活垃圾自行集中堆放到村垃圾池,村庄内的零散垃圾由村级保洁员负责随时收集到垃圾池,村垃圾池内垃圾由农村垃圾清运班组清运到镇垃圾填埋场处理;在圩镇,还有保洁员随时在清理垃圾;在河道上,河面打捞保洁组每天都在忙碌。据介绍,该镇建立了城镇环卫队、农村垃圾清运班组、公路路面保洁队、河面打捞保洁组和村级保洁员等五个层次的环卫队伍,农村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工作模式,全镇处处整洁一新。
据悉,该县从2009年起,每年选定基础较好的镇和村作为县级垃圾收集处理示范点,推广采用“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实行定点存 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同时,对垃圾收集处理的4个示范镇、30个示范村分别拨给一定的启动经费。目前,全县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同时,该县还把环境卫生作为创建宜居城乡的重头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洁净城乡活动效果。如:大麻镇小留村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建设新农村,设立村专项保洁基金,用于购买垃圾 车、建设垃圾池等。
常态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洁净家园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该县着力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该县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对城镇清扫保洁、市政维护、城镇管理经费实行全额保障。今年以来,该县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专项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对镇村(社区)环境治理的保障力度,对今明两年内完成垃圾填埋场建设的镇场给予奖励30万元;对已经建好垃圾填埋场的镇场每年补助管护费5—10万元;对有承担垃圾清理任务的行政村和社区每年补助管护费2000—5000元;从今年起,对3个中心镇的环境整治经费每年补助10万元,其他补助3万元。
为强化垃圾整治的常态管理,该县积极探索建立了村(居)民自治机制,指导村(居)委制定村(居)规民约,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如西河镇组建了28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开展清扫保洁等义务活动,清理村庄内、外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治理村庄内污水塘、臭水沟,清理道路两旁违章建筑。同时,该县还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明查或暗访的专项督查制度,做到每周查进度、每月作小结,并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垃圾不清清干部,工作不力挪位子”。此外,该县还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机制,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列入环境卫生工作重点管理单位,年终进行总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记者 罗娟娟 特约记者 丘佳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