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踏出大学校门仅一年的陈伟波,主动放弃在深圳某法资企业的高薪职位,回到度过童年时光的家乡兴宁市龙田镇鸡公桥村,接手叔叔几近失败的肉鸽养殖场,从而开启艰辛创业之路。前3年从零起步,肉鸽养殖规模从3千对发展到5万对,成为粤东最大规模的肉鸽养殖场。而2013年禽流感疫情引发的恐慌,十万多只肉鸽滞销,损失惨重,历经百转千回才渡过难关。至去年9月本报对其创业事迹作了报道后,目前陈伟波已打响了兴宁金鸽品牌,走向自动化养殖,建成了闽粤赣销售网络并延伸至全国各地。
在陈伟波的鸽子养殖基地,记者看到27个鸽棚在山丘上一字排开,而他穿梭在棚内的一排排鸽笼间,认真地查看每只鸽子的记录表、指导工人加料并询问鸽子进食情况等。7年前,在深圳长大、广州求学的陈伟波,一直记挂着家乡待他如子的叔叔,为回报亲情,他放弃了深圳外企年薪十万元的工作,也放弃了攻读四年的工学知识,选择与鸽为伴。作为新晋养殖户,他是无经验、无技术、无理论知识的“三无”人员。如今三十而立的他,成为带动上千农户养鸽致富的领头人。
陈伟波先是给家乡养鸽的老师傅当徒弟,边学习边给第一批饲养的3000对鸽子当“保姆”,“每天六点起床第一件事是饿着肚子去喂鸽子,自己反倒得了肠胃病。”第三年,他通过网络教学,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本科学生的一员,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每只鸽子都有记录牌,详细登记下单、孵仔的时间,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当年鸽子养殖规模扩大到4万多对,每年销量近100万只肉鸽。
2013年,专注于做大肉鸽养殖基地的陈伟波,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逼上梁山”,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跑市场,进而搭建销售网络。那年年初发生疫情时,他的基地有5万多对鸽子,若卖不出去就直接亏损200多万元。为此,他只能开拓周边农村市场,低价甩卖,同时向亲朋借了100万元以保存种鸽进行传代,保证第二年的养殖。“每天像打仗一样,4点多起床,一天要跑十多个点,到农村集市、街头巷口去卖鸽子,跑了上百个梅州的农村集市,还到了江西、福建。一旦放弃就是全盘皆输,所以没有退路!”2013年整年,他把鸽子养殖规模缩减了30%-50%。
经此一役,陈伟波深深意识到产销一体化和品牌打造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基地建设再大,没能及时掌握市场的波动,没有品牌的竞争力,一旦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依然会处于被动的险境。”2014年,他请来供职于某全国大型家庭养殖场的朋友担任技术顾问,并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展开校企合作,引进技术人才等,如今公司已有一个5人技术团队。“现在的方向是朝自动化养殖逐步转变,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如今,10%存栏量的肉鸽养殖已实现了自动喂食、自动饮水,节约了一半的人力;同时投入10多万元建设冻库,解决了产品储存问题。陈伟波表示,今年上半年还将筹建一个可养殖10万对肉鸽的200亩新基地,养殖规模将扩大三倍。
“我要将‘兴宁金鸽’的品牌打响,将肉鸽养殖业做大做强。”陈伟波并非空谈,如今他的肉鸽养殖场是粤东最大规模,也是粤东唯一一家由祖代种鸽繁殖的养殖场。同时注册成立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乡镇近千户农民共同致富,建立起闽粤赣的销售网络,并开始向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延伸。
对话
与农户打交道
是一门技术活
记者:作为一介书生,你是如何与这么多农户打交道,让他们能跟着你抱团发展的?
陈伟波:我首先把肉鸽养殖场做出成绩来,让大家信服。最初,养鸽技术、理论知识等都从零起步开始自学或者跟着师傅学。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农户跟我合作后尝到了甜头,不少人原来只是在工作之余,以养鸽来补贴一些家用,而跟我抱团发展后,采用统一的饲料、统一的管理模式,养鸽成了他们的主业,一个家庭养殖3000对肉鸽,正常市场行情下年收入有十万元左右。
其实,跟农户合作也有过一段磨合的时间。他们养了十多年的鸽子,形成了思维定式,很难接受新的养殖管理方法。比如每只鸽子都有记录牌要仔细记录它什么时候产蛋、产仔,很多农户开始的时候觉得没有必要,总是不记录。我性子又比较急,但是他们也固执,渐渐地我自己变得有耐心了,反复叮嘱、反复念叨,然后他们就慢慢地改正过来了。
记者:跟农户抱团后,如何引导、带领他们发展?
陈伟波:学习“温氏模式”,就是跟农户建立委托生产关系,他们承担一定的生产风险,但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风险由我的公司承担,就是“公司+农户”模式,注重农户的利益,与他们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农户在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由我提供,同时统一购买饲料,即使市场不景气也统一收购他们的肉鸽,分摊成本后,由经销商让利农户。因此跟农户打交道也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有领导力,让他们信服你;其次要让农户真正受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记者:2013年的禽流感,是否让你有所动摇?你做强做大的决心又来自哪里?
陈伟波:我认为创业本身就是风险和机遇共存的,但我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初,为了把10万多只鸽子卖出去,所有的亲朋都帮我跑市场,包括我妻子和家里的老人,他们的支持让我既感动又愧疚。而且,还有最初选择信任我的上百户农户,我是他们闯市场的带路人,有些人甚至放弃了原先的职业专门跟着我养鸽。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但经过这场硬仗,我积累了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我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经验,都会与农户共同分享的,只有这样农户才会大胆地跟着你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我不怕有人会进来跟我抢市场,而且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现在我还加入了省肉鸽协会,经常与其他的养殖户交流分享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产业做强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