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击溃“问题姜”监管要转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0 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加快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同时,必须改善监管方式,创新监管形式,回应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与日俱增的焦虑与关切
  近日,媒体曝光山东省潍坊市个别地方的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专供国内市场。神农丹是种主要成分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高,农药残留检测严,当地农民种植的出口姜,压根不敢使用高毒农药。
  这则新闻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当地生姜生产的“倒挂现象”:相比出口,国内安全标准较低,农药残留检测不严,结果要求低的出了事。
  很明显,当地农民能生产安全姜。是否启用“无毒生产模式”,关键看监管严不严。他们很清楚,出口姜检测没法蒙混过关,所以种植环节规规矩矩;而内销姜,“只要找几斤合格姜去送检,就可以顺利拿到检测合格报告。”
  眼下,一出农产品安全事件,许多人都疾呼加大投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这当然没错。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正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监管体系还需假以时日。眼下,我们在加快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必须改善监管方式,创新监管形式,让农产品安全事件少些,再少些,这样才能回应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与日俱增的焦虑与关切。
  监管如何改善?如何创新?既然出口姜没问题,要击溃内销的“问题姜”,我们的监管向发达国家取经既可行,又非常必要。
  前几年,笔者曾去山东某地采访出口蔬菜产业。问起农民会不会为治理病虫害而使用剧毒农药,他们连说“不敢”,因为美国的食品监管部门会不定期地突然派第三方监管机构来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当地所有企业的产品都会被拒。这让当地农民丝毫不敢侥幸,老老实实地按标准生产,靠勤劳致富。
  既然农民最怕突击式抽检和株连式惩罚,那么我们的监管是否可以照此出招?在销地实行“市场准入”,监管部门突击式抽检批发市场,把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的问题企业列入黑名单,对屡出问题的产地亮红灯,如此倒逼产地政府真正落实监管责任、农民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产地监管部门,不要再坐等农民拿着好姜来送检了,突击式抽检,投入不大,效果显然更佳。
  除了加大监管力度,还要创新监管形式。比如,组织发动农民互相监督,让违规行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实践证明,效果要比部门监管好很多。
  某地农业局同志曾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个事情:当地蔬菜产业普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早些年曾有一个农民偷偷使用了剧毒农药,出口时在海关被抽检出来,害得整个公司所有蔬菜都被拒,那个农民很长时间在乡亲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事后,为避免一人作假大家倒霉,农户成立了监督协会,平时轮流巡检,互相监督。如今,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地蔬菜产业的金字招牌。
  此外,还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完善法律,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才能彻底打消侥幸心理。重典治乱,还要执法必严。监管领域的腐败、渎职、缺位不严惩治,再先进的检测设备,再健全的监管体系,都会在利益面前成为被轻易攻陷的马其诺防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9 21:2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