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凤凰牌自行车——追溯缺德腐败的源头

[复制链接]

210

主题

477

帖子

550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0 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凤凰牌自行车,在改革初期那咱,可是个好东西。女车,其实就是斜梁的那种,被尊为“坤车”,最靓的是“26”型,青年女工结婚就喜欢要这个。男车中最帅的是“18”型,后来还有“20”型,锰钢的。都是凭票供应,难买滴很哦。记得车票到了厂里后,便由车间的工会研究分配,然后张榜公布,征求职工意见,很类似现在所创新出来的官场“公示”。那么,凤凰牌自行车怎么又与道德缺失、腐败肆虐的源头扯上了呢?这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叶。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神奇现象,史称“全民经商”。
提到当年的“全民经商”,一些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电影、电视剧里的一些“倒爷”,或是脏兮兮地扛着大包小包跑铁路,或是“瞧一瞧看一看啦哈”的街头吆喝。其实,这是误解,所谓“倒爷”只不过是全民经商大军中的一个方面军而已,而且只是一支并非主力的杂牌部队,按主流媒体略带夸张的正式提法,当时可是“10亿人民7亿商”啊,如果这7个亿的经商者都是闪客般的“嗖嗖”倒爷的话,还不把全国交通涨得立马全线瘫痪啊。那么,这7亿人当时都在经的什么商呢?说出来会很雷人滴耶,70后和再以后的年轻人可能不信,当时的人们见面时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我有笔大生意要和你谈。”他们都在搞什么大生意呢?今天听来可能很搞笑的,但这在当时是极其严肃的,生死攸关的。这个大生意,其实就是“我可以搞到一张纸条”,不要笑了嘛,这是真的。知道吗?这张纸条上写的可能是“100个包装箱”的“凤凰牌自行车”(每箱装有5——6辆),也可能是别的,或如彩电冰箱洗衣机手表缝纫机圆钉铁线石蜡等等等等,都是计划供应的紧俏商品。不知道这张100箱凤凰牌自行车的纸条的商业价值吧?告诉你,它的正式名称叫“批件”,它将决定你今生的一步登天和后世的造福子孙。据上海轻工业志记载,凤凰牌自行车的出厂价是115元,当地零售价是151元,而它当时在市场上已经卖到了400元,哇塞!谁得到这张纸条,谁就能坐地赚它15万哦!那咱的钱还没毛起来,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收入也不过区区几百元钱而已。啧啧,15万,太天文啦!  
当时真有这等好事?真的竟可如此不劳而获?当然真的。遍地都是。因为当时推行了双轨制,并且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谓双轨制,想是年轻人不致陌生吧,因为直到20年后的今天,它仍在被实行着,如退休双轨制啦,医疗双轨制啦,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谁有权谁受益,谁权大谁受益多。当时那个“双轨制”,就是官价卡死,私价放开;官私两价,并驾齐驱。即购进同一种商品,通过官场的批文渠道,其价格要比商业渠道便宜得多,而却又可以被允许以高得多的价格在市场卖出,听明白了吧。那是个四处虚火、遍地折腾的狂热年代,那时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人们对一夜暴富的成功预期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涨,似乎遍地都是机会,一切皆有可能。晃晃的7亿人都在起早贪黑,都在风尘仆仆,都在拼谁更机智,拼谁更胆肥,拼谁更耐心,拼谁更执着,拼谁更招高,总之,为了一张纸条,种种关系种种管道种种手段搅在了一起。于是,欺骗,被骗,打入,反出,无数的人间闹剧在每个角落里精彩上演。上礼,请客,回扣,美女,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道德、法制、诚信,都被这股浪潮荡涤到呱呱国去了。这个“全民经商”,开了道德沦丧、腐败横行的先河。  
全国一盘棋,party政军民学,统统来经商。那个阵势使人想起了早年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但比那时的声势要大得多,卷入的人也要多得多,区别仅在于前者确实为国家生产了最急需的产品,而后者则是为个人反复折腾了现有的那点儿商品。不可思议、无法理喻的是,当时人们折腾商品的兴趣,居然远远大于生产商品。一辆计划内出厂价格115元的凤凰牌自行车,最终卖给某个具体人,中间要变换无数张纸条,经历无数个皮包公司,幸遇无数次被批准的加价,最后才会定格于(如再加价就会烂在手里)这个400元。115变成了400,按金额推算,一辆自行车变成了3辆半,按当时物价管理规定的一次进销差价14%推算,它最少要被倒手过15次。车还是那辆车,质量没变,部件没换,又不具备自我细胞分裂功能,但它经历了被层层倒卖的繁复过程后,一辆车就被卖成了15辆。不知那时有无类似于现在的GDP统计,不用生产,只凭挪移,就能为GDP增加多少个百分点啊;不知那时的税收有无现在的这般力度,仅凭层层批发中的道道收税,就为财政收入增加多少个百分点啊。然而,纵使这辆凤凰牌自行车被折腾了1000遍,纵使它本身被GDP了1000倍、为财政收入贡献了1000回,终究不会改变它只是“一辆”自行车而已。其实道理太简单了,如果10亿人民都经商,无人生产,还经个P商!难怪顾晓军网友后来在[大洋网]的发文中,质问了“要‘鸡的屁’、还是要老百姓?”后声称:“下次全民经商时:我倒卖地球!”  
弄到一张100箱凤凰牌自行车的纸条,就获暴利15万,这不发透了吗?其实,这样的暴发的机会,对当时7亿经商大军中的绝大部分平头百姓来说,似乎每天都在涌现,而最终成功的几率都是近似于或等于0。刚开始时人们还自我鼓励说“干10次成功1次就是成功百分百”;后来就有人断言:“干100次成功1次的概率也就在万分之零点几”。最后的结局是,7亿经商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其中绝大多数,两手空空或者背着一身债务,从眼花缭乱的黄粱梦幻里,重又回到了百姓的现实生活中来了。这不是白折腾了吗?是这样的,对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如此。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由于这次“全民经商”,一个严峻的现实,正在前方的不远处等着他们呢,他们还不知道,原本赖以生存的饭碗就要被砸碎了。批条抢占了大量货源,个体抢占了大量客源,一些国有商业就是那个时候在遭受蒙面抢劫后而败下阵来,并且从此一蹶不振的。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后来的国企被私有化、职工身份被买断,他们最终失业了。  
那场7亿人民大经商,对少数人来说,并没有白折腾,他们真的发了横财,不然,流氓、盲流、文盲身家上亿的现象就无法解释得通了。当时的情况是,谁离权利越近,谁的暴发机会就越大,如果本身就是写批条的当权者,就不是机会的问题了,即使他不去找钱,钱也会天天去找他。谁的德行缺失得越多、钻营的手段越无耻,谁就可以大发横财。其中,最大收益群体就是后来被人们大骂他们8辈祖宗的“官倒”。  
天真可爱的年轻人可能会问,“当时这样子地搞款,不犯法吗?”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当时国家确实颁布过一个《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就颁布在“全民经商”最盛的1987年。把计划内的几乎所有东东,都拿到计划外来高价倒卖,双轨制变成了计划内进货、计划外卖出的“双轨”制,铁定是违法的,铁定是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但是,我们就打击投机倒把这件事回顾历史一眼,竟然什么也没发现。当时打击了什么?战果如何?全都有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估计可能是只要有了盖有大红公章的批文,就不可能被认定为投机倒把了。那么,如果没有那些批条,所谓的投机倒把,还能去投谁的机、倒什么把呢?事实俱在,道理难辨。  
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拙文以凤凰牌自行车为当时所有被折腾的紧俏商品为标本,来追溯道德沦丧、腐败猖獗的源头,可能是要被代表暴富阶层利益的某些自由人士借去攻击Communistparty的。他们会说,看啊,当年的凤凰牌自行车多么紧缺啊,这才是缺德腐败的源头嘛,只要大力发展GDP,不就可以消除缺德腐败了吗?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这种观点也一直在忽悠着今天的一些青年人,特别是那些标题party人。但只要略微深究一下,便会发现这个观点是多么的荒谬无耻。科技每天都在进步,产品每天都在更新,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某些商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全民经商”之前的中国,怎么就没有出现全民性的商品大折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2/27 14:12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