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96年,东平陶瓷总厂(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接管华泰陶瓷有限公司,拉开了东鹏兼并的序幕。从1997年开始,连续六年,东鹏每年都会兼并一个厂。目前东鹏包括华泰在内总共兼并了七家工厂。正是深藏在董事长何新明心中的危机意识,东鹏才得以快速崛起,年销售额从1996年的4000多万元,发展到2004年年底的12亿元




  生存条件的艰难往往激发人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一升华最终变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聊起了1994年的那一场大水以及他的“滚雪球”扩张方式。这位个子不高、自信心十足的广东兴宁客家人说起普通话来语速较慢,眼神中流露出对事业的执着。




  当被问及在房地产热潮中,下游建材企业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何新明表示,东鹏准备向陶瓷上下游相关行业扩张,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下一步,我们会考虑向房地产领域拓展。”何新明说。体现在何氏商业原则中的,是先人一步的深思熟虑,而这种思考却脱胎于他的危机意识。




  一场大水和危机意识




  1981年,何新明从广东轻工学校陶瓷机械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佛山市石湾镇东平陶瓷厂,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1988年至1993年,东平陶瓷厂跌宕起伏,合合分分。1994年,何新明被任命为东平陶瓷厂旗下的东平陶瓷总厂厂长。




  一场大水改变了何新明思考问题的方式。




  正当何新明新官上任准备大干一番时,东平陶瓷总厂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关键的窑炉设备全部被毁坏,生产无法恢复,部分员工被遣散,这距离何新明担任厂长还不到4个月。何新明四处求人以解困厄,但其他企业大都各人自扫门前雪,刚分家的兄弟厂也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架势,将他拒之门外,何新明与剩下来的员工退守到一个很小的车间里。眼看着东平陶瓷总厂就要关门,何新明百感交集。




  “这场洪水让我明白了商场的残酷,做任何事,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何新明说。生存的压力重如磐石,正是这场大水,让何新明开始有了危机意识。




  天无绝人之路。遭遇大水后不久,石湾镇政府安排何新明接管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属企业——华泰陶瓷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设备很好,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负债1.5亿元。“有关领导怕我看了之后打退堂鼓,明天接管头天晚上才允许去看厂。”何新明回忆道。




  石湾镇政府要求东平陶瓷总厂将对方的债务和所有员工一并接下来,何新明二话没说,将这个“烂摊子”接了下来。“只要你给我机会,我就要好好把握。”何新明这样解释当时的创业冲动。




  接管之后,麻烦事也接踵而至。债主们天天上门追讨债务,搞得何新明根本没办法工作,只好躲到车间的小阁楼上办公。这是一次痛苦的记忆,何新明说,回首往事,最大感慨就是要坚持、要锲而不舍。




  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下,何新明的危机意识与日俱增。




  定位高档和“金花米黄”的诞生




  “华泰的关键设备居然是进口的。”何新明有些欣慰,他开始对华泰施行大手术。拯救的过程是漫长和痛苦的,该扬弃的扬弃,该调整的调整,他们把原来华泰定位做低档产品的策略调整为做高档产品。




  “1996年,我们给自己的企业重新定了一个名字,就叫东鹏总厂。”何新明说。




  当被问及东鹏为何一开始就选择做高档产品时,何新明把它归结为危机意识。“十年前,我们刚刚起步,那时低档产品销售很火爆。当时我有一个想法,中低档产品现在很好卖,并不等于将来也好卖。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低档产品做的人多,市场自然也就容易饱和。”




  据他介绍,刚开始时,东鹏的竞争力本来就不高,如果再重复别人的做法,肯定没有出路,所以一定要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东西,切入未来市场上最好的产品。“往往中高档产品难做,大家都不愿意做,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更具竞争力。”何新明说。




  “金花米黄”抛光砖是东鹏中高档产品的代表作。“金花米黄”的创意,来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




  1998年的一天,何新明和厂里的几位技术人员去佛山宾馆吃饭,当时发现宾馆装修用的一种石材亮丽美观,富丽堂皇。最后一打听,这种石材名叫“金花米黄”,只在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才铺贴,且价格不菲。何新明当时就问在场的技术人员,“我们的瓷砖可不可以仿造这种石材?”此语一出,即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饭都顾不上吃,对着“金花米黄”石材琢磨了一个多小时。回公司后,技术人员立即着手从国外买回一块石材样板进行研究。通过反复试验,第一代“金花米黄”抛光砖诞生了。




  新品上市后,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何新明坦承尝到一些甜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创新策略,被东鹏奉为圭臬。然而,先行者是要付出代价的,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出来的新品,却被同行轻易模仿,这让何新明有些恼火。




  “陶瓷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比较薄弱,整个行业都喜欢模仿,在这方面我们也是一个受害者。”据他介绍,东鹏往往花费一两年时间研发、试制出来的新产品,别的厂家花一两个月就能模仿成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微晶砖。




  在经历跳跃式的定位变化后,何新明意欲将东鹏打造成大众化的品牌。“大众化品牌是指要成为大家关注的品牌,并不是说要降低产品的品质。”他还举例说,建材行业也有成功的高品质大众化品牌,如立邦、多乐士等。




  “滚雪球”和快速发展




  成功接管华泰,这让何新明兴奋不已。迈出第一步后,东鹏开始了急速扩张。从1997年开始,连续六年,东鹏每年都会兼并一个厂。目前东鹏包括华泰在内总共兼并了七家工厂。




  这是一种被称作为“滚雪球”的扩张方式。据何新明介绍,由于东鹏起点低、底子薄、资金实力弱,如果靠自己一点一点地积累,可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这些厂在业内被称做‘休克鱼’,实力还可以,但经营不善、负债太高、员工的素质差。”何新明经过再三考虑,决定采取上述方法,通过兼并、收购这些工厂来扩大自己的产能,使自己的销量同步快速增长,实现低成本扩张。




  此时的东鹏总厂成为一个标杆,东鹏的员工则成为播种者,把总厂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嫁接到被兼并的工厂,从观念上去改造员工,让“休克鱼”起死回生。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东鹏的扩张历程中,一直都留有东平的影子,不过它是作为反面教材存在的。




  1985年,东平陶瓷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彩釉砖,产品供不应求。随后,东平进入鼎盛时期。




  1988年至1993年,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当时流行一句口号:“看见绿灯一直走,看见黄灯赶快走,看见红灯绕着走。”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平陶瓷厂进行了大跃进式的扩张,一口气兴办了东海陶瓷厂、金龙陶瓷厂、东乐陶瓷厂、银田陶瓷厂。




  然而好景不长,工厂还没建好,就遇上国家的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贷款利息升至24%还借不到。东平出现财务危机,一度陷入困境。形势不妙,石湾镇政府进行紧急干预,将东平陶瓷厂分为华鹏陶瓷总厂、东乐陶瓷总厂、金龙陶瓷总厂、东平陶瓷总厂四家独立核算的企业。何新明被委任为东平陶瓷总厂厂长。



  何新明在总结教训时指出,东平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头脑发热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不切实际地扩张;另一方面,东平在发展时不注重产品的开发、人才的储备及管理制度的建立等软件建设,最后形成了堆头,却没有拳头。




  危机意识最终演变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多少有些让人始料不及。从1996年到2004年,弹指一挥间,东鹏的年销售额从6000万元发展到12亿元。何新明说:“我时常这样告诫自己,时代在变化,企业也在变,今天好不等于明天也好,眼光要放远一点。”快速增长的竞争力来自于历久弥新的危机意识,何新明应该感谢1994年的那一场大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2/26 11:4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