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总祠位于兴宁市岗背镇榕树村的黄蜂嶂下,是入粤始祖开七公裔孙于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为纪念祖宗而建造的纪念祠堂,正月十九和廿是刘氏总祠例祭的日子。后由粤、桂、闽、赣四省裔孙历时20年扩建成一座一山三向、三堂三线、三栋两横一围龙,具有客家特色的大总祠。因岁月沧桑,总祠的大部分已颓垣断瓦,破旧不堪,各地裔孙拜祖时纷纷强烈要求必须重建家祠。 2008年初,由世刘联谊总会副**、裔孙刘耕先生牵头筹备资金,历时两年,在原址建成新祠,并将之打造成为汉文化基地。新建的总祠为清水砖墙体,木石结构,碧绿色琉璃瓦。总祠上中下三堂建筑面积达五千六百八十平方米,外有一占地一万八千九百六十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总祠屋面脊边嵌瓷呈满园春色构图,古色古香,美观大方;后厅背后面中间状如山鸡朝山茶,两边为三雄鹰花鸟花心五果;后厅脊面中间是双凤朝阳,中厅向内面中图为鸳鸯戏水文房四宝;前脊向外百鸟朝王,脊上双龙抢珠;后厅外更特别之处是作有“遂官楚尾”两枝,图形款式非常讲究。 汉文化基地最有特色的是其汉文化长廊。由围龙屋改建的汉文化长廊,总设计共有五个部分,72个厅室。这五个部分为:1、序言,中华民族,历代皇帝图像及中华历史纪年表;2、上下五千史,杰出人物,重大成就;3、中华姓氏渊源;4、大汉雄风;5、客家民系。 “汉文化长廊” 按照千年大计,精选中华五千年文明成果,精雕细刻,使之名至实归,成为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基地和弘扬汉文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