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县雁洋镇副镇长邓庆华自今年4月份以来,一直在为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核心区的“桥溪古韵·梦里客家”和“三乡村野公园”的重点项目—梅幽山庄的项目建设而忙碌。
5月中旬起,在连续经历了一个多月的“5+2”、“白+黑”后,他再也顶不住了,住进了医院。经诊断,他患了尿毒症,并做了手术。
医生在出院医嘱上写道:“维持腹膜透析治疗,建议每日8L,每半年更换一次腹透短管”。
连日来,雁洋镇的干部群众纷纷看望慰问邓庆华。
累倒住院
6月27日,梅县雁洋镇副镇长邓庆华与往日一样,到三乡片下村村三乡村野公园的重点工程——梅幽山庄做项目开发相关工作。
12时左右,邓庆华回到村支部书记陈平光家吃饭时,大汗淋漓,脸色发青。
陈平光问他,哪里不舒服。
邓庆华说,可能没有休息好,没事。
过了一会儿,他到床上休息。
邓庆华下乡很少午休,陈平光觉得邓庆华身体有些异常。
约半个小时后,邓庆华起来与农户交谈。
“他当时脸色很难看,坐立不安。”陈平光说。
实在顶不住了,邓庆华于是到梅县新城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医生说,他患了尿毒症。
他不信,又到市人民医院复查,结果还是一样。
医生告诉他,治疗有三种方案:腹腔透析、血液透析、换肾,根据实际医生建议他进行腹腔透析。
7月2日,他做了腹腔透析置管手术。7月17日,出院。住院期间花了4万多元。
医生在出院医嘱上写道:“维持腹膜透析治疗,建议每日8L,每半年更换一次腹透短管”。
现在,邓庆华每天在自己家里进行三至四次腹透。为了防止感染,他腾出一个房间作为 “无菌室”,每次腹透都在“无菌室”内进行。
邓庆华指了指腰间的腹透短管笑着说:“这种管子将陪伴我今后几十年。”
同事痛心
得知邓庆华病倒后,熟悉他的雁洋镇干部群众都十分痛心,纷纷到医院去看望慰问。
“连续一个多月‘5+2’、‘白加黑’,奋战在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一线,与其他同志一起,把桥溪村沿溪乱搭乱建问题解决了,把三乡村野公园的重点工程——梅幽山庄的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八成。他真的是累倒了。听他说从现在开始,每天的药费要200多元,我非常担心他今后的生活。”雁洋镇党委书记张炳荣忧心忡忡地说。
“到农村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压力重,饮食作息没有规律。征地拆迁检验了邓庆华副镇长的智慧和胆识,也拖累了他的身体。”雁洋镇镇长王宏基补充说。
说起邓庆华,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长教村支部书记钟银生说:“桥溪村拆违建筑期间,邓庆华副镇长中午经常走家串户,忘记吃饭。如果没有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推进不可能这么快。”
客家人有句俗语叫“荒田莫去耕,耕了有人争”。可见土地权属问题由来已久,征地工作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梅幽山庄首期征地76亩,拆迁4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历史的原因,不少土地权属并不是十分明晰。邓庆华自5月22日起,便一直驻扎在下村村负责征地拆迁。
“群众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找;住在梅城的,他利用晚上时间到梅城找;家里找不到,他就到田头地尾找;人在外地的,他先电话联系沟通,如果还不解决问题,他就约相关人员在传统节日回家再谈。”陈平光说,“邓庆华在征地拆迁的一个多月里,没日没夜,没假日”。
2005年邓庆华从松东镇计育办主任调任雁洋镇计育办主任,2007年任党委委员,去年6月起,任副镇长,一直分管计划生育。
熟悉邓庆华的人都知道,2005年调进雁洋的时候就是看中他作风过硬,业务过硬。也正是这个原因,镇领导才将被人戏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交给他。
镇党委副书记陈国军评价说:“他是全县计划生育行业里的精英。”“抓计划生育,加班加点是常事。下乡做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有人称我们晚上下乡是 ‘鬼子进村’。”计育办主任陈志新拿出一张A4纸,上面写满了邓庆华2005年任计育办主任以来,该镇在计划生育方面取得的成绩:
2005年、2007年、2010年、2011年市计生先进镇;2005年6月,全市综合治理计生现场会在雁洋召开;2007年8月,全省创“双无”现场会在雁洋召开;2010年度市计生创新机制、综合改革示范点;2011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镇;2011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示范站;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创建先进单位;2012年,县“阳光计生”示范点……
在最近召开的全镇干部大会上,张炳荣号召全体干部向邓庆华学习,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碰硬、敢于负责、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记者 薛凡升 实习记者 郑康伟 特约记者 翁尚华 通 讯 员 王晓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