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蔬菜基地里,瘦小的刘琼挑起40公斤的蔬菜,行走自如。
走进平远县东石镇双石村,集蔬菜种植、销售、配送于一体的200亩蔬菜种植基地内,田埂纵横交错,莴苣、花菜、包菜等时令蔬菜郁郁葱葱。基地的主人,是1986年出生的刘琼。当大多数同龄人纷纷选择跳出“农门”进城时,她却不走寻常路,辞去珠海月薪2万元的种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工作,拎起“菜篮子”返乡创业。
乡间小路并不宽敞,刘琼的小车却开得非常稳当,娴熟地换挡倒车,平稳地将车停在村道旁。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朴素的长发女孩。“这都是几年往返基地练就的技术。”刘琼笑着说。可在4年前,她还是珠海农之友种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拿着月薪2万元的工资。“种子公司的工作,每天都要和各个基地老板打交道,眼看着他们把一块块田地变成金土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说起当年回乡创业的冲劲,开朗的刘琼戏言自己有点贪心,总想着赚大钱。
定好方向后,刘琼开始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回乡第一年,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但在哥哥的支持下,她还是在家乡大柘镇南山下流转了200亩田地,全部种上黑皮冬瓜。没想到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当年遇上台风,搭建的冬瓜棚全部倒伏,剩下的冬瓜也因为路不通,运输一趟要大车小车几次接驳,折腾下来,半年便亏损了近40万元。
“梦想很美丽,但现实很残酷。”刘琼感慨道,因为不服输,她发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田地没有选好。恰在此时,哥哥的一个朋友在东石镇双石村流转了200多亩农田种植香芋,因为种植失败,准备撤退。获悉情况后,刘琼立即到田头考察,发现成片的200亩田地平坦且交通方便,她便立即接手,着手新一轮种植。
创业艰难,刘琼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不懂技术、没有经验,她向互联网学习。一部小小手机,在她手里成了创业宝典。她告诉笔者,从门外汉到如今的“行家里手”,她所有种植技术均来自于互联网。笔者打开她的手机,只见小小手机除了下载有“农技宝”、“一亩田”等农业服务软件外,微信还关注有“农药助手”“种植技术大全”等10多个农业服务公众号。
“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来到基地,安排好工人一天的工作。遇到有什么问题,便立即拍照上传“农技宝”,实时向专家问策。晚上回到家后,又在手机上学习,甚至做题掌握技术。日子虽苦,但也过得很充实。”说起创业过程,刘琼滔滔不绝。“蔬菜就像自己的孩子,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由于她的精心管理,当年蔬菜长得格外好。她利用自己在种子公司累积的人脉,与梅州、广州、佛山等的超市、公司订立长期供销合同。此外,她还利用手机在互联网发布供求信息。去年,她在“一亩田”APP里发布番茄、花菜等供求信息,仅在线上就成交了13万公斤,成交额近30万元。一年下来,线上线下足足获利40多万元。“用活了互联网,我的菜从来不愁卖。就算有1000亩地,我也照样种。”从田间地头管理,到跑市场拓销路,现在,刘琼凭借一部手机,在网络上如鱼得水。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刘琼的微信签名。在双石村的200亩蔬菜基地取得成功后,刘琼又在大柘镇贤关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全部种上各种时令蔬菜。如今,刘琼除了以工匠之心深耕400亩蔬菜基地,在田间地头逐梦“诗和远方”外,又定下新的小目标:计划筹集1000万元兴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填补平远农产品深加工空白。
(据《梅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