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30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骗展”扫描:坚持骗到最后一刻

[复制链接]

8776

主题

9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7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2004年会展业遭遇&ldquo;骗展&rdquo;冲击。的确,2004年会展业的&ldquo;骗展&rdquo;事件屡屡发生,不仅在一些会展业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存在,就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会展中心城市,也频频出现&ldquo;大杂烩&rdquo;、&ldquo;移花接木&rdquo;等&ldquo;野鸡&rdquo;展会,严重影响了会展业的形象。更为荒唐的是,出现了受骗参展商为自己讨说法,竟遭组展单位人员追打的事件。</p>
<p>对于愈演愈烈的&ldquo;骗展&rdquo;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巨额利润的驱动,使会展业快速臌胀,特别是展览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后,一些并不具备办展资质的民营和私人公司蜂拥而至,然而,由于影响力和信任度的欠缺,一些展会组展公司的招展能力明显不足。</p>
<p><br />
正如任何行业在它高速增长期都会出现&ldquo;短时期&rdquo;的混乱一样,&ldquo;骗展&rdquo;也是会展业在目前发展阶段,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现实。在此状况下,参展企业只有擦亮眼睛,识破骗局。记者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其实所有&ldquo;骗展&rdquo;者的伎俩也并不高明,只需留意还是能够识破的。</p>
<p>骗局一:运作失败溜之大吉 今年6月1日,本报以&ldquo;坚持骗到最后一刻&rdquo;为题,报道了原定于5月24日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2004中国国际液压、气动、密封件、紧固件技术装备展览会,骗了百余家参展商一事。之所以关注这一&ldquo;骗展&rdquo;事件,是因为展会开幕当天,展厅的门被锁上了,搞的参展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立在展馆门前的告示牌则把参展商激怒了,上面写着:敬告参展商及观众,本展览会因故取消,请谅解!一切善后事宜由本公司负责。落款是北京四方添园展览服务有限公司。</p>
<p>当参展商和警察找到北京四方添园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发现已是人去楼空。北京农展馆为了事件不被进一步激化,为组展方垫付50%的费用,退还给参展商,才平息了&ldquo;骗展&rdquo;风波。</p>
<p>有业内人士曾经在某一区域,针对&ldquo;骗展&rdquo;问题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展览公司一开始还是想把展会做好的,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由于展览的主题或是招商不力,原定的规模达不到,不能收回费用成本,而前期已经投入了很多,组展方没有勇气承担损失,只好溜之大吉。这类骗展在&ldquo;骗展&rdquo;事件中占了绝大部分。</p>
<p>骗局二:名不副实规模缩水 6月16日,2004中国(上海)绿色交通工具展览会在上海东亚展览馆举办。组展方的宣传称,此次展会有近600个展位,95%以上已被参展商预订一空。然而展会开幕当天的情形却是:只有58家企业参展,展厅内几乎没有观众,参展商深感受骗,便向承办者&ldquo;协申&rdquo;公司提出退款要求,过程中双方发生冲突,有参展商头部与胸部被打伤。</p>
<p>有记者搜集到了此次展会的4张门票,除了时间、地点一致外,每一张上印的内容都不一样:有绿色交通展、有现代化铁路展、有智能交通展,门票上的组织单位也不一样。</p>
<p>组展方还将上海东亚展览馆、上海市交巡警总队等列为主办单位,增加参展商对展会的信任度,以骗来更多的客户。</p>
<p>专家分析认为,除了事先预谋&ldquo;骗展&rdquo;的,更多的展览主办方是抓住参展商急于寻找买家的心理,在展会宣传上夸大其词,编造展会规模、水平高、专业观众多的情况。有很多展会吹嘘买家来自多个国家,有的吹嘘有多少个大型采购团。参展商在遭遇到骗展情况时多以索赔的方式追回损失,而一般不采取打官司的方式讨公道。据了解,原因有二:一是觉得很麻烦,二是觉得不划算。参展商这样的态度,客观上也助长&ldquo; 骗展&rdquo;行为的滋生。</p>
<p>&nbsp;专家建议:参展商要提高警惕意识,在选择展览时,尽量选择不是首次举办的展会,同时还要做好多方面的调查了解。</p>
<p>骗局三:招展不力胡乱拼凑 今年的4月19日,本报报道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04年中国(北京)零售业商业技术展骗展事件,此次展会只有两个小展厅,却同时还挤了&ldquo;特许经营连锁加盟展&rdquo;、&ldquo;商用房产商铺展&rdquo;和&ldquo;仓储物流食品工业展&rdquo;,实实在在是4个展会的一次拼盘游戏。据了解,最初4个展会是不同的组展商,有3家公司同时对外招展,最后,招展不力,就都转给北京荷雅企龙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也就是2004年中国(北京)零售业商业技术展的组委会,合为一个展会了。</p>
<p>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现在会展业的害群之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他们先把人骗来再说,不计后果,反正有应对办法。业内人士认为,参展商首先应当切实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同时也是给骗展企业上的一堂难忘的法律课。</p>
<p>骗局四:冒用名义以展行骗 2004年1月8日,当山东、山西、江西、四川及鄂西北的100多家客商赶到襄樊参加2004年中国襄樊首届精品年货博览会时发现,已经收了会费的组展方已不知去向。于是,参展商只好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p>
<p>然而,经调查被指认为主承办方的襄樊市政府、园林局、人民广场管理办却都不知情,后被认定为有人冒用这些部门的名义发了邀请函。</p>
<p>法律人士认为,组展方侵犯了襄樊市政府、园林局、人民广场管理办的名誉权,三方有权利对组展方提出法律诉讼。</p>
<p>权威中介组织缺失造成&ldquo;骗展&rdquo;空间&ldquo;骗展&rdquo;对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一种威胁,甚至被称作是会展业的毒瘤。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宏伟曾对媒体表示,&ldquo;骗展&rdquo;事件频发的背后,有其深刻的市场原因。它说明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现况:会展业发展快,数量多,但大多数展会都不具备规模和品牌,具有行业领军作用的展会不多。如果名牌展会多一些,参展企业参与的目标明确,就不容易受诱惑。</p>
<p>刘宏伟还表示,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权威的展会数据评估和查询体系,参展企业了解组展商的途径相当有限,多数情况下是凭组展商单方面的宣传,而对于组展商本身的信息无从掌握,这也给骗展创造了条件。</p>
<p>信息不对称的另一原因是没有一个权威的中介机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会展行业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协会联盟性质的中介机构,使参展企业有地方咨询办展单位的资信情况,他表示,这个机构不一定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方性或行业性。这样的机构除了可以提供查询信息以外,对其会员行为本身也具有约束力。</p>
<p>网上评论直击&ldquo;骗展&rdquo;现象记者在网上看到的评论认为,&ldquo;骗展&rdquo;这个问题日益增多对会展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其严重挫伤了参展商的参展热情,同时,这样的问题也令管理部门头疼不已,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种种政策,希望能消灭这种现象,但是,正所谓&ldquo;上有政策,下有对策&rdquo;,我们看到的是:在被各界哄抬的&ldquo;广交会&rdquo;中,依然存在着这种不良现象。当然,将责任完全推给组委会和主办方是不公平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杜绝&ldquo;骗展&rdquo;现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其中,参展商自身防范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p>
<p>专家为防止&ldquo;骗展&rdquo;支招会展业专家认为,要杜绝&ldquo;骗展&rdquo;,除了加强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外,还要针对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会展企业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差、一些主办单位只收管理费而实际并不管理等因素着手解决。</p>
<p>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会展公司可以采取类似酒店的星级制度,规定新公司只能办一些小的展会,2至3年后,如果办展比较成功,就可以加星,提高等级,另外,会展公司要像装潢公司一样,有一笔真正的保证金抵押在行业协会,一出事就没收。</p>
<p><br />
据悉,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一个会展评估体系,据说这个评估体系出来后,展览的相关数据&ldquo;套进去一算&rdquo;,就可以得出对展会质量、展览公司的评估了。</p>
<p>在岁末年终之所以还要回顾一年中最不愉快的事件,其实没有其他的用意,只是想为正在着手准备明年参展的企业提个醒:切记充分做好参展前的准备和调查工作,不要贪图便宜或急于参展,而上了不良组展商的当。当然,希望2005年的会展市场,&ldquo;骗展&rdquo;的事件能少一点,再少一点,以至于让所有的无序都随着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一起尘封于历史。期待2005年的会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p>
          </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26 18:17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