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明媚 发表于 2012/9/14 20:32

安徽淮南潘集李军 赋予泥土灵魂的草根艺人

在淮南市潘集城区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满脸堆笑的“老头老太”、活泼可爱的“牧童”、阳光清纯的“少先队员”等泥塑作品栩栩如生、静中有动,如被塑者赋予了灵魂似地拥挤在小屋的一角。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神来之作,或憨态可掬、或粗犷传神,或充溢着农村生活韵味的泥塑作品,全都出自于草根艺人“李氏泥人”创始人李军之手。
自小与红泥巴结缘
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潘集区的李军,他同众多城里孩子一样,与泥土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其身上也赋予了黄土的纯朴与厚实的品质,然而他又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这块黄土地又赋予李军神奇的灵性。
离家两里的一块坡地上全是红通通的泥巴,特粘脚,而小孩子却喜爱它,用它可捏许多泥人玩耍。而就是这种特殊童真与泥土的质朴产生了日后他在泥塑上的自信与个性。起初他把捏好的学生娃、主席像、老人像及各种小动物摆放在自己家的窗台上、栏椅上、墙院上让太阳晒,也供人观赏,家里成了泥雕的展览馆,村里人都夸他是天才,小神童。
孩提萌生雕塑人物    8岁时,小旭辉暗暗发誓要从泥塑这条道上走下去,将以前老人慈像用泥塑表现出来。上初中后,他开始系统地跟着老师学习绘画,从色彩、素描、速写基本功学起。从画石膏像开始,到静物,再到人物写生,经过1年多的练习,他的基本功有了明显地提高。
上高中后,他继续钻研绘画能力。高考时,他报考了美术专业,美术成绩不错,因文化课成绩不合格,高考落榜了。随后,他到淮南职业中学开始打工。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西安出差,游历了兵马俑、碑林、兴善寺等,他被那里栩栩如生的雕塑深深震撼了!
回来后,在姑父的介绍下,李军正式拜在一个淮南著名雕塑家门下学雕塑。一切从头开始,先学搭木架、扎草人,再学麦草泥雕大样、用棉花泥细雕。3年后,基本掌握这些技术的他于2003年告别师傅开始搞雕塑,这一干就是13年!
手工作坊难有市场
从儿时喜好捏泥人到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泥人工艺师,漫漫四十载,李军开创的“淮南李氏泥人”流派,开始在当地有了一定影响。    2010年,一位港商专程慕名而至,与其洽谈供货事宜,说一月能否供他3000件泥塑作品,因其不具备规模化生产,所以与良机失之交臂。2011年,浙江一商户又与其协商是否月提供2000件泥塑作品,但当看到他的制作环境后,摇摇头离开了。与此同时,他精心创作的泥塑作品让心怀叵测之徒盗用,制成模具,现于市井出售,导致他的泥塑作品价格大降,给他的生活造成窘境。
泥塑艺人路在何方?
面对手艺传承李军十分担忧:“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民间泥塑伤害很大,一些民间泥塑艺人只能在寺庙里做些小型塑像。这其中,有的传承人已经去世了,有的改行了,泥塑工艺面临失传危险。”    2010年8月,李军被评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近日,“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中级职称”也已落实。为了解决手艺传承遇到的瓶颈问题,李军曾尝试过很多方法,但均收效不大。然而,2011年时,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向他抛来橄榄枝,让他动心了。同年7月,学院慕名请他去给学生代课,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讲解泥塑历史,传授泥塑技艺。迈入新年,他又有了新的创作设想,他想尝试着以《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名著的人物为原型,创作出成系列的塑像,使自己的泥塑朝着系列化方向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淮南潘集李军 赋予泥土灵魂的草根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