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135 发表于 2012/1/15 00:17

谁打倒了黄色巨人柯达

在柯达之前,很多摄影器材的佼佼者也倒了,如美能达、爱克发、甚至莱卡。在科技面前,没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请看本期财经大视野:谁打倒了黄色巨人柯达。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0:49

刚读了这篇文章,记住了盖茨这样的一句话:“最怕有人在车库里研发全新技术”。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04

曾经辉煌已是明日黄花
内容来源:羊城晚报

  在中国,柯达“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然而谁也不会料到,曾经辉煌长达百年的柯达会让这一刻“溜走”。
  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几乎成为摄影的同义词。鼎盛时期的柯达,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然而,在数码大潮的裹挟下,曾经的胶片巨人,也难逃衰败厄运。1月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在世界进入数码时代不过十数年后,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已经走到“英雄末路”。
  柯达再次走到破产边缘
  《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称,柯达未来几周内可能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下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5日当天,穆迪评级机构给柯达打出Caa3的级别,这意味着“有严重资不抵债风险,且可能丧失偿还债务能力”。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出后,柯达股价周三大跌近30%,周四跌6.15%。6年来只有1年盈利,曾以“柯达胶卷”红遍天下的美国企业伊士曼柯达公司这次又成了世界的焦点。
  自去年起,柯达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去年9月,彭博社消息称,由于市场对传统胶卷的需求日益减少,以及数码相机的强大竞争力,柯达公司的收益一落千丈。柯达正在对包括破产保护文件在内的多种战略性选择进行权衡。消息传出后,柯达公司股价在当天即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但美国柯达总部却于去年10月对此予以否认。
  盈利困难已成不争事实
  对于此次传闻,柯达中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总部方面尚未有任何回应,中国方面“不会对任何市场传闻或臆测发表评论”。
  柯达大中华区市场经理张学红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在等待美国总部给我们一个澄清,到底是什么样,但是目前来讲对我们的业务和各方面的这些业务都没有任何的影响。”
  尽管柯达申请破产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盈利困难已经成为柯达无法掩盖的事实。自去年12月初至今,柯达股价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据上周外媒报道,柯达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遭纽交所退市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无法达标,将面临摘牌。
  回 顾
  两次转型难挽柯达颓势
  “1888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柯达中国官方网站上的这段宣传语,或许即将成为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的“挽联”。
  进入数码时代以后,数码相机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传统胶片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黄色巨人”柯达也进入快速下滑通道。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
  其实柯达进入数字摄影行业并不晚,甚至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发明者。柯达1975年发明的第一台数码相机。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不过,同富士和奥林巴斯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动作还是太慢了,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生意上。
  之后,柯达启动了两次战略转型。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但当时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自1971年开始就使用的“黄盒子”和“K”图形。
  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
  两度转型并没有为柯达挽回颓势。资料显示,2005年,柯达还是美国数码相机销量最大的公司。不过,虽然柯达的数码相机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对柯达的赢利却没什么帮助。
  美国《大西洋月刊》认为,柯达在破产的边缘,原因并不仅仅因为胶片的寿终正寝;现在濒临山穷水尽,也不是因为该公司固步自封,不肯与时俱进。过去10年来,其实柯达一直在尝试着适应时代的改变,并推出了一些创新产品,但却不能将这些新产品转变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帅鹏坤 李晓莉)
  (羊城晚报)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13

柯达去年起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柯达百年大厦将倾 破产保护贱卖专利饮鸩止渴
内容来源:北京商报

  柯达百年大厦将倾
  破产保护? 柯达百年大厦将倾
  谁也未曾料到,在1975年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伊士曼柯达(以下简称“柯达”),反倒自导悲剧断送其百年基业。在刚刚受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出的摘牌警告后,昨日,曾被喻为“黄色巨人”的柯达就传出破产传闻,该公司正在为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做准备。专家指出,柯达高傲以及保守的态度不仅阻碍了转型之路,而靠卖专利为生的局面也将走到尽头。
  破产传闻再起
  记者昨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柯达正在为潜在的破产保护做准备,目前正在处理大约10亿美元的“债务人持有破产资产”融资事项,以保证公司在进入破产程序后维持运营。据知情人士透露,若柯达出售专利不成功,则最快于今年2月初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对此,柯达中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去年10月美国总部已经对此传言进行了否认,此次传闻总部方面尚未有任何回应,而中国方面“不会对任何市场传闻或臆测发表评论”。
  自去年起,柯达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最近一次在去年9月,据彭博社消息称,由于市场对传统胶卷的需求日益减少,以及数码相机的强大竞争力,柯达公司的收益一落千丈。柯达正在对包括破产保护文件在内的多种战略性选择进行权衡。消息传出后,柯达公司股价在当天即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
  虽然柯达对破产传言从不正面回应,但股价的下跌难掩其尴尬。前天,柯达受到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警告,原因是该公司股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无法达标,将面临摘牌。
  受这一消息的影响,柯达股价下跌3.7%,截至当日收盘时,柯达股价在过去一年的累计跌幅达到了88%。自去年12月初至今,柯达股价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
  贱卖专利饮鸩止渴
  目前,对柯达来说筹钱支撑下去是当务之急。除了历经百年的品牌价值之外,最值钱的就是攒了130年的1万多项技术专利。去年8月,柯达就开始四处兜售数字图像专利组合1100项,从而将这部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据悉,自2008年以来,柯达通过专利出售共取得近20亿美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柯达还宣布时任董事、总法律顾问劳拉·夸特拉将出任公司总裁一职,此后,柯达又有了一系列的新动作。先是去年11月,柯达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铂金资本。一个月后,柯达又宣布把旗下的胶制品业务出售给罗赛洛集团。这些忍痛割爱的行为意在增加不断萎缩的现金储备。
  遗憾的是,专利出售等募资举动并未提振投资者对柯达的信心。有分析师指出,“无论是现金流、收入增长还是整体增长,柯达都令人失望”。拥有130余年历史的柯达“未来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将是商学院的失败案例”。
  “柯达采取出售专利维生的短视措施,即使可以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将蒙上一层阴影。”企业战略研究专家刘步尘说道。
  业内人士指出,原本这些转让项目已经吸引了包括微软、苹果、谷歌和三星等巨头的注意,但是随着破产消息的来临,柯达专利的潜在买家担心企业申请破产后,原债权人可能对专利买家提出诉求,所以谨慎考虑购买事宜。柯达靠贱卖专利为生无疑是饮鸩止渴。
  转型求生越走越艰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然而自2000年进入“数码时代”以来,其霸主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迫使柯达做出了两次转型。
  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但当时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
  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自1971年开始就使用的“黄盒子”和“K”图形,意味着柯达与胶卷世界的联系开始断裂。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
  行业分析师李光昱表示,正所谓“成也胶片败也胶片”,正是陶醉于胶片业务的巨大利润,在数码影像产品蜂拥而至后,柯达的转型就显得沉痛而缓慢。在富士胶片、柯尼卡美能达等竞争对手纷纷抛弃胶卷相机,迎接“数码消费”时代的到来时,柯达公司依然留恋于传统胶片市场,拒绝激进的变革。在错失转型的最佳时机后,致使柯达如今已不得不通过抛售专利等方式卖血求生。
  柯达1975年发明的第一台数码相机,竟然成了自己的掘墓人。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
  “造成今天柯达困境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数码时代萌芽之际,虽然有技术方面的积累,但是没有认清行业发展的方向而进行快速的战略转型。”刘步尘说道。
  虽然柯达表示仍在数码领域坚持,但记者通过走访中关村电子卖场发现,柯达的数码产品在市面上已寥寥无几。
  某大型数码产品经销商负责人王先生在得知记者咨询的是柯达数码相机时,显得非常诧异,“在2004年和2005年,由于柯达品牌还具备一定影响力,因此其数码相机的销量还算可以,而从那之后就渐渐冷清了”。
  不仅是经销商,消费者也对柯达的数码产品知之不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咨询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他们对柯达的认识还处在胶卷时代。
  业内观察家杨华男表示,今天提起数码相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尼康、佳能等,而提起柯达,大多数人想到的更多还是胶卷。柯达孤芳自赏的态度让其陷入“一直在转型而一直未转型”的尴尬局面。
  是宿命还是自导悲剧
  事实上,面临被迫转型是整个胶片行业的共同宿命,而其他企业的转型路或许可以为濒临破产边缘的柯达提供借鉴。
  富士胶片经过市场摸索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将其最早的影像事业(传统胶卷、数码相机、数码冲印设备)、信息事业(印刷、医疗和其他光器械等光学材料)、文件处理事业三大业务板块调整为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电子影像、文件处理和印刷六大重点发展事业,传统胶卷业务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仅为2%。
  而去年,富士引发话题最多的无非是其加大抢滩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力度。事实上,富士早是一家化妆品制造商了,其推出的护肤品牌艾诗缇(ASTALIFT),2007年在日本上市以来业绩接连上扬,2010年销售达200亿日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打开日本本土市场后,开始向外推广,而中国就是其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就连化妆品行业元老高丝(Kose)公司总裁也直言:“它们在某些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作为中国的“胶卷王”,乐凯的转型之路也一直被外界所关注。在意识到只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所创造的利润不足以维持企业继续发展的问题后,乐凯在原有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选择光学薄膜(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材料,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的液晶显示屏依靠的关键材料之一就是光学薄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领域发力。
  而从其2010年1-9月的盈利情况来看,膜材料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2.3%,占该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0%,利润更是占到了该集团同期利润的40%。去年9月,乐凯又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踏上重组之路。业内人士预计称,乐凯胶片或被定位为航天科技集团新材料领域内的光学薄膜业务平台。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都是因为数码时代的到来令传统胶片行业衰败,企业被迫转型,但是从市场情况来看,惟有柯达转型不力后面临着破产的窘境,这是因为柯达是在被动转型,富士、乐凯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对业务和战略进行调整,虽然转型谈不上十分成功,但是仍保持了后续发展的势头,而柯达在“押宝”失败后,被市场牵着不得不转型,多年之后成果甚微。
  无法阻挡的变革之路
  柯达曾经认为胶卷时代会永远存在,而数码时代将是个过渡时代,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目前,在一些院校以及社区附近仍能看见一些挂有柯达广告的彩色冲印店,但是“柯达”两字也似乎只是个招牌而已。
  “柯达品牌植入人们的思想比较早,但成本高,简单的照片冲洗都不用柯达的纸张。只有一些舞蹈艺术系的学生为了追求大尺寸、高品质的照片我们才用柯达的纸张。”一家彩色冲印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昌平某彩扩中心老板马女士向记者透露:“购买照片纸张以‘码’为单位,大约比1平方米小点。在2009年,一码的进价大概30元左右,现在则涨了10元。以6寸照片为例,2009年一张照片的实际成本在2角到4角之间,售价在6角,而现在成本已涨到5.5角,售价不变,利润少了很多。”
  国内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却认为,柯达的命运或许不会落到破产的地步。柯达目前极有可能正在寻求合作伙伴,采取重组、并购或是联盟的形式,求得续继生存下去的机会。
  商报记者 吴辰光 李冰/文
  焦剑/漫画
  (北京商报)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16

柯达陷破产传闻 遭纽交所退市警告
内容来源:证券日报

  柯达陷破产传闻 遭纽交所退市警告
  据外媒报道,柯达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 遭纽交所退市警告。 6年来只有1年盈利,曾以“柯达胶卷”红遍天下的美国企业伊士曼柯达公司这次又成了世界的焦点。美媒爆料称,柯达未来几周内可能递交破产保护申请。(郑 言)
  (证券日报)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21

数码时代抛弃胶卷巨人

柯达迟暮启示:IT还将杀死谁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全文(共2页)
  核心提示:2012年,柯达迎来自己131岁生日的时候,也许将面临着真正的末日宣判。
  刘燚
  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不得不”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实际上,整个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与其历史最高价相比,跌幅更是超过99%。
  一个曾经无所不能的企业,也会因此而被定格。2012年,柯达迎来自己131岁生日的时候,也许将面临着真正的末日宣判。
  实际上,这似乎是一场迟早要来的葬礼。
  靠不住的“品牌”
  柯达,一个美国式成功品牌的代表,一个曾经占有寡头地位的企业,一个被看作像可口可乐一样拥有品牌忠诚度但比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还要高的企业,曾经所向披靡。直到2009年6月,柯达公司宣布其长达74年历史的KODAchrome(柯达康)彩卷于当年年底停产。
  30多年前,著名歌星保罗·西蒙有一句歌词——“妈妈别拿走我的Kodachrome)——体现了一个领导型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后,如果再在哪里听到一个流行词汇Chrome,或许人们只会知道它代表Google的浏览器,而不会想到是柯达曾经辉煌的胶卷。
  柯达早已意识到了传统影像市场的萎缩,但是直到2003年才比较大规模的启动面向数码时代的转型。当时的日本对手佳能、尼康等已经在技术上做了丰富的储备。饶是如此,到2005年,依靠强大的固有品牌和渠道,柯达在美国数码相机市场上仍位居第一。
  但是,柯达过往的成功、家族势力内部的错误坚持,让柯达的转型之路放慢下来。
  决策层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传统数码的缓冲,一方面逐步向数码转型。著名的动作之一就是,在2003年柯达控制了中国本土最后一家竞争者——乐凯的20%股份,仅在中国就拥有了8000家连锁冲印店。
下页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23

  数码大潮的速度之快超出了柯达的想象,资源分散让其背负了想赢怕输的包袱,柯达数码相机的落后差距反倒被拉大了。数据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2000年为143亿美元,2003年为41.8亿美元。2004年,柯达亏损1.13亿美元,2005年亏损7.99亿美元,从此没有彻底翻身。
  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品牌的传说是,假如有一天一场大火把可口可乐公司烧掉了,只要配方还在,很快就会重建一个可口可乐公司。或许确实如此,99.61%的水、碳酸、糖浆,加上 0.39%的配方,这就是可口可乐。《商业周刊》和全球著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联合评选的2008年全球品牌价值100强中,可口可乐品牌价值就超过687亿美金。
  同样的话也可以套用在柯达身上吗?不要忘记,在同样的评选当中,柯达2003年的品牌价值超过78亿美元,而2004年就仅剩下52亿美元,更不用说以后的彻底出局了。
  曾经巨大的品牌价值,倏忽即逝。纸面上曾经巨大的品牌资产对于柯达的重生而言,作用甚微。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开始,柯达就开始赞助体育赛事,通过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品牌宣传成为柯达的传统项目。从 1986年奥运会开始“TOP计划”,柯达成为2004年前每一届奥运会的 “TOP赞助商”。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柯达开始步入困难期的时候,它依然是“TOP赞助商”,但是,这已经无助于挽救柯达的命运。
  IT的杀手本质
  毫无疑问,柯达死于IT。
  柯达与IT原本毫无关系,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一伺数字化介入到影像领域,柯达就像是放入加速齿轮里碾压的胶卷,最初还有可以逃脱的机会,最终却被撕得粉碎。因为,数字化的技术更新换代是如此之快,日本主导的数码相机群狼迅速就占领了市场,并且拥有技术制高点,让柯达这个老巨人一下子陷入到落伍的境地。
  更致命的是IT的进化,一旦上升到某个平台,就开始了加速进化。数码相机的技术演进如此之快,以至于柯达虽然投入巨资也追赶不及——这甚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28

胶卷巨头柯达之死背后的中国启示
  柯达颓势背后的中国启示
  新年伊始,曾经在摄影、胶卷领域独步全球的美国柯达公司就宣布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即将申请破产保护传闻和评级下调等坏消息接踵而至,令这个胶片帝国几乎摇摇欲坠。
  柯达,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绝对的龙头霸主,短短几年间,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无情淘汰的厄运。
  并不仅仅是柯达,去年以来,诺基亚、惠普等业界巨擘都因创新不足而黯然败退。2011年8月,Google以约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Google成立于1998年,而摩托罗拉创立于1928年。
  同样是2011年,苹果公司取代诺基亚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苹果公司2007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机Iphone,而诺基亚早在1982年就生产移动电话。
  2011年以来的诸多大牌公司扎堆出现经营困难,固然有全球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因素,但不得不承认,更多的是这些大公司缺乏创新力,对新技术的出现反应迟缓,最终因为一步慢、步步慢,渐渐难有立足之地,这种教训非常深刻。
  我国多年前就已确定了科技发展目标,即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但现实中仍有诸多因素制约了企业创新,首先,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创新非常不利。其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缺憾。第三,以劳动替代技术现象依旧明显,企业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不足。
  创新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柯达以及诺基亚等大牌企业今天的尴尬,更应该警示中国创新企业,创新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 (广州日报)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30

柯达启示:百年老店更需“创新”
内容来源:新京报

全文(共2页)
  ■ 商业观察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对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而言,企业的优胜劣汰亦遵循着均衡法则,随时有新生企业横空出世,随时有老牌企业黯然出局。
  很不幸,这一次悲剧落在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头上——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该公司收到纽交所警告,如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摘牌退市。
  对于2005年以来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价跌幅高达80%的柯达而言,没落已是在所难免。
  柯达的没落,不仅是其技术创新的滞后,更是其对消费体验忽视的必然。直到2003年,柯达才宣布全面进军数码产业,并于其后陆续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以及相关专利权。但是,当时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占据“数码影像”的龙头地位,就连韩国三星、甚至中国华旗等企业亦已初具规模。此时,庞然大物的柯达已经丧失占领“数码影像”的先机。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2009年4月,美国第三大汽车商克莱斯勒宣布进入破产保护;2010年6月,拥有101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宣布进入破产重组轨道。与这些制造业巨头陨落的原因类似,曾作为互联网贵族的雅虎,亦因近10年在技术和媒体之间频繁摇摆不定,其市值与高峰时相比已跌去近80%。
  当然,在强调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的时代,老牌贵族转型成功亦屡见不鲜。这其中,IBM“大象能跳舞”的案例最为典型,这家有80年历史的IT老牌贵族,曾被盖茨预言“必将破产”,但是在具有前瞻眼光和超强决心的传奇CEO郭士纳的带领下,IBM早于1995年即已启动全面转型,并最终完成了从计算机软硬件提供商向IT服务商的完美转型。  除此之外,今天美国最大市值公司的苹果,在2000年出现巨亏10亿美元之后,在乔布斯的带领下, 苹果开始迅速向电子消费娱乐产品转型,进行全新的战略转型和重新定位,完成堪称经典的苹果转型四步曲,并于2007年将公司名字去掉“电脑”两字。
  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创新”是不变的真理。这种创新,不但基于技术和管理层面,更基于商业模式、乃至消费体验层面。而对于老牌企业而言,要么在固执和傲慢中死中,要么在持续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虽然,世间没有绝对的基业常青,企业的生死存亡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样,创新和变化虽不能完全确保企业永立潮头,但却是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当然,对于历史并不悠久的中国企业巨头而言,短期内依赖市场和成本的优势,尚能拥有相对舒适的生存空间。但是,在竞争更加充分的未来,在要素资源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下,任何固步自封不思创新均难以赢得未来,而傲慢和忽视消费体验更将令其难以持久。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新京报)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33

昔日巨头死于"破坏性创造"

张奕:谁是下一个“柯达”?
内容来源:新京报

  百年老店柯达似乎真的快要走到穷途末路。近期关于伊士曼柯达的坏消息接连不断,先是柯达官网发布公告,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对其发出退市警告。评级机构穆迪随后将其等级降至“负面”,媒体爆出柯达准备申请破产保护、首席通讯官离职等消息……柯达的股价最低时跌到了0.36美元。
  在这些消息面前,人们扼腕叹息,大多数人将柯达的失败归结于一场不可抗拒的技术革命短短数年,数码技术取代了胶卷技术,曾经的胶片巨头们柯达、富士、乐凯如今皆已与胶片时代挥泪作别,或者面临破产,或者成功转型,或者被其他集团公司并购。
  柯达也曾尝试转型,虽然步伐较之富士要慢了一拍,但这家公司前几年也不断在向外界传递着大刀阔斧改革的印象,2010年柯达CEO彭安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乐观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从胶片向数码转型工作的80%。然而柯达的困境不仅仅是技术革命的冲击造成,它还拥有一家规模庞大的百年老店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尾大难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以柯达中国区为例,从柯达中国区原总裁叶莺离职后,这一职位已经走马灯一般接连由陈志轩、傅志君、李强担任。恰恰是高层更迭的频繁,导致公司人心不定,上一任的策略仅仅停留于纸面就又要面临改朝换代人事变动。而柯达对外界勾画的美好蓝图也始终没有实现包括那些富有吸引力的产品们。
  柯达的声誉仍在,只是人们更多把它作为往昔回忆的一部分。在柯达成为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时,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破坏性创造”层出不穷,谁会在固步自封中成为下一个柯达?
  “破坏性创造”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率先提出的概念,即“破坏旧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现在看来,即便是取代胶片进入千家万户的数码相机,目前也强敌环伺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皆将摄像作为必备功能,并且如iPhone、三星、索爱等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已经直追普通卡片机。
  有相机厂商私底下对记者表示,虽然公司现在发展良好,但在中国市场如何保持增速已经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跳出摄影器材行业来看,曾几何时,摩托罗拉手机曾不可一世,甚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却在2G时代被诺基亚击败而走向衰落,最终无奈被谷歌收购。诺基亚手机也曾辉煌多年,市场份额天下无敌,看似根本不可动摇。但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3G触屏手机的问世,使得诺基亚很快开始走下坡路。
  1998年初,在微软园区,当作家Ken Auletta问比尔·盖茨“你最害怕哪种挑战”时,盖茨当时的回答非常具备硅谷特色,他没有提及那些大名鼎鼎的对手,而是说:“我害怕有人在车库里进行全新的发明。”
  (新京报)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37

2015年最可能消失品牌出炉 黑莓柯达上榜
内容来源:IT商业新闻网

  【IT商业新闻网 综合】 (记者 付渑) 近日在美国有咨询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选题围绕“谁是最有可能在2015年之前消失的品牌”进行,不幸的是,知名公司柯达及RIM黑莓上榜。
  调查是由品牌谘询公司Prophet完成的。在5000名消费者当中,有27%认为近来传出财务危机的柯达(Kodak)是最有可能消失的品牌,另外还有影音网站Netflix、美国邮局(U.S. Post Office)、连锁卖场Sears、以及RIM黑莓手机。
  主办方没有在事先透漏自己的调查目的及倾向,只是在结果发布后,有媒体对此大造文章。
  《Forbes》杂志认为,这些知名品牌之所以走向衰败,原因不乏以下几点:
  1.缺乏对消费者的认识,提供了不好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体验相当成功的公司有亚马逊、迪士尼、网络鞋业巨头Zappos、和连锁百货Nordstrom,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2.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缺少创新能量。虽然苹果打造了极佳的体验服务,但是有多少公司能靠少数产品打遍天下无敌手呢?在这方面英国连锁卖场Tesco让人印象深刻,率先发展让消费者自己动手结帐以及俱乐部形式的商店,甚至网络商店等。
  3. 定价策略有误,价格机制不灵敏。美国运营商U.S. Cellular和西南航空都是以相同的方式,不进行多余的或是不合理的收费,例如西南航空和其他公司不同,它们不收取标准的行李运送费。
  4. 管理效率不高,且商业模式过时。应该多向ZipCar这类公司取经,该公司取代了传统的汽车出租方式,提供新的共享需求模式。
  5. 赶不上数字革命的步乏。
  数字新科技带来的冲击影响了许多产业,但是也有很多业者在数字化中站稳了脚跟,比如音乐网站Spotify音乐、传统报业《纽约时报》、美国红十字会等,都利用移动应用程序或社区,与大众进行更有效率的连结。
  柯达此次因产品发展策略毫无远景,也不打算采取任何改变策略而上榜。显然,它是消费者心中最有可能说再见的品牌,这家公司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因此有19%消费者认为可能在2015年出局。
  而对于黑莓,在其不被看好的竞争态势之下,策略与管理方式的零散不堪恐怕让这家老牌的手机厂商零散不堪,难以为继。
  (IT商业新闻网)

lt135 发表于 2012/1/15 14:39

【结语】
  对于老牌企业而言,要么在固执和傲慢中死去,要么在持续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

lchj 发表于 2012/1/15 18:24

看在楼主这么辛苦的份上,帮顶顶贴:)

我的根在兴宁 发表于 2012/1/15 20:11

也罢也罢。

罗懋建 发表于 2012/1/15 21:18

长江后浪推前浪,柯达死在科技上

再战浆糊 发表于 2012/1/15 23:05

不会创新的企业,只有被淘汰。会创新,又会怎么保护自己的创新的企业,永远笑傲江湖。

guanyi 发表于 2012/1/16 00:04

对于创新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是个农村出来的人,一穷二白,无意中进入一个传统行业,20多岁的我根本没有技术资金跟雄厚基础的别人竞争,生意小的自己做都不够。听到有种技术很好,就自己一次一次地尝试,拿出样品后马上得到大客户的定单,从而改变了以后的道路。
今天的柯达对所有国人都有启示!
有没有人正在车库里进行全新的发明呢?
祝愿你新的一年更成功!

一枪 发表于 2012/1/16 14:18

对于创新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是个农村出来的人,一穷二白,无意中进入一个传统行业,20多岁的我根本没有技术 ...
guanyi 发表于 2012/1/16 00:04

说实在的,你的心态不错,比曾水货好多了。我建议你多上youtube看外国人的发明创造,要翻墙才能上的,不懂英文也没关系,可以用谷歌的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成中文的。

再教你一个办法,凡是你关心的技术或者产品,你可以先翻译成英文,然后在谷歌上去搜索一下全世界的相关资讯,比中文的实用的多,不要怕英文,如果慢慢地加入到国外的bbs去提问或者讨论一下,肯定对你有好处的。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的人想像力就是丰富,想像力就是最大的财富。把想像力用务实的方法去实现,呵呵,那肯定会逍遥自在的。

曾大海 发表于 2012/1/16 16:16

楼上张番薯,人家跟你很熟吗?样样事都要拉上别人说事。真是脑子有病!

曾大海 发表于 2012/1/16 16:32

关于这几篇文章,我个人倒有不同看法。很多记者都是外行八天的。柯达失利的真正原因,个人觉得不是记者们说的那么简,那么表面。最讨厌某些记者,一点内情都不知,只会扑风捉影,甚至为利益乱做报导。真实的原因永远不会轻易通过文字透露出来的。失败了,一百种原因都可以找出来啊!

lt135 发表于 2012/1/17 23:37

柯达的末落已经不在重要。创新技术的异军突起对我们的启示才重要。
引用文章中的话:“创新世界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
更加赞赏IBM“大象也能跳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打倒了黄色巨人柯达